小说5200阅读网

第504章 科举制度的改革

小说: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作者:南山堂 更新时间:2020-04-20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大唐的科举是很不成熟的。  秦代之前中国采用的是世袭制度取士。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之下,社会阶级分明。  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  到了东周,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国君服务。  汉朝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民间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更是变成世家统治社会了。。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不但堵塞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所以隋朝才开始进行了改革,可以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这导致科举制度到了唐初,仍然还是一个婴儿状态。  单单看唐代科举考试设科就觉得有点晕。  其中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  这让寒门士子怎么选?  后世很多农村学生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几乎都是乱选的,因为搞不清楚各个专业以后具体做什么,有什么优劣。  大唐的科举科目虽然没有不好选到如此程度,但是种类太多,不利于推广。  当然,张华也不觉得后世统一成“八股文”的科举就是好。  折中一下,将一大堆的科目消减到五门左右,张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你认为具体要怎么消减呢?”  张华的这个提议,李世民以前倒是没有考虑过,所以干脆直接问。  “陛下,科举制度里面,以秀才科为最高,所以被录取也最难。隋代秀才科先后录取不过10人。南山堂大唐秀才科每次录取的也仅一二人,由于秀才科录取的难度较大,微臣认为可以取消。”  “进士科最受士子青睐,这个自然是要保留的。明经科注重三礼,即、、和三传,即、、以及、等的考核,是仅次于进士科的科目,自然也是要保留的。”  “明法科,也就是法律科,主要考律、令等知识,主要是试考生对朝廷刑法和国家组织制度的了解程度,微臣觉得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录取人数很少。”  “明算科,即算术科,着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  张华一一点评了大唐科举科目的优缺点,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好在当初开设蒙学的时候,张华就考虑过蒙学学童的出路问题,也跟多啦好好的了解过大唐的科举制度,要不然今天还真是说不上来。…。

  而李世民看着侃侃而谈的张华,虽然表面上宠辱不惊,其实心里也是非常震撼的。

  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有理有据的给李世民分析活科举制度的优缺点,更不用说提出这么多的改革措施。

  最关键的是这些改革都和张华提到的“温水煮青蛙”的理念相互吻合,不会引起世家太大的反弹。

  “张华,原本太子和魏王跟着你学习,朕还有点担忧,现在看来,你的才学足够胜任他们的老师了。”

  李世民虽然对科举有比较深的了解,但是毕竟少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再厉害也没有办法想的比张华全面。

  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医术科,张华提案保留的五门科目,相比之前的几十门是大大的简化了。

  进士科和明经科合起来的效果与后世的八股文相比也不会差太多。

  至于明法、明算和医学这三个科目。。算是大唐科举制度好的部分,但是没有充分的发挥起作用,张华这么一筛选,这三个科目的地位必然直线上升。

  这三个科目的推广,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清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

  依法治国,这是自古至今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治国理政思路,刑部、大理寺这些衙门的官员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法律法规,那么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明法科的最主要去处就是这些衙门,当然,其他部门也是有需求的。

  而明算科就更不用说了。数学是基础科目,现在的官员说什么东西都喜欢定性的说,几乎不定量。

  比如下面的县里受了灾难,汇报到州府写的就是“灾民数千”或者“灾民数万”之类的,完全搞不懂到底灾情怎么样。

  县里这么汇报,等到州府上报的时候,这个数字就更加的虚了,最后到了朝廷宰相或者李世民手中,则是完全搞不懂到底怎么样了。

  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是拍脑袋来做决定,一次两次可能没问题,长年累月下来,朝廷的政策和地方的需要几乎完全对不上,这种统治的效率可想而知。

  至于医学科,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事情,虽然这个科目可以当官的衙门不多。南山堂但是意义却是很大。

  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张华自己的性命也是和大唐医学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

  再加上李世民希望在军中普及医护兵,提高社会对医学的重视自然就变得很有必要,所以张华建议把医学科保留下来。

  “陛下谬赞了,微臣也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微臣与太子和魏王交流只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殿下有的时候叫我张师父,只是玩笑,陛下莫要当真。”

  太子的师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不是李纲这种当世大儒,根本就压不住场子。

  不是说太子多么的难教育,而是这个位置附加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张华不想被一堆人拿着放大镜研究,专门找自己的缺点。

  那种生活太过于无趣。

  “哼,明明有一身才华,却是整天都偷鸡耍滑。”李世民对于张华的表现有点不满。

  他是真的有点想让张华担负起皇子的教育问题。。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