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修建官衙
次日清早,李世民依旧批阅奏疏,可随即,他提着笔杆子,却有心事。 他在犹豫。
奏疏的票拟里,有几件事没有弄清楚,他倒想派人去政事堂问一问,可问题在
于,路途有些远哪。 自己回去?
似乎不好!
太累了!
而且这里很舒服。 派人去问?
又怕讲不清楚,到时让人白跑。
“要不……”李世民淡淡道:“召几位政事堂的大臣来此,朕有事要问。” 独孤云躬身:“遵旨。”
在中有提到: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至永淳三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 省。开元二十一年,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意思是说在初期,政事堂是在门下省的管辖范围内,而到永淳三年的七月,政事堂
就搬到了中书省门下。
………… 李世民的口谕一到。
房玄龄等人,哪里敢怠慢啊。
于是,忙是坐了轿子,到了颐和园。
他们现在算是发现了,除了李世民乘坐的特制的马车,其他的马车根本就不适
合走在长安城到颐和园的道路上。 当然,水泥路也已经在准备铺设了,开春就动工,到时候就会方便一些。
至于现在,还是坐着轿子吧。
但是,这轿子走的更慢,花了两个半时辰,到了颐和园的时候,已到下午了。
房玄龄还好一些,但是杜如晦和魏征、萧瑀他们都要么年纪大,要么身体不
好,下了轿子,便忍不住道:“诶哟,我的腰。”
这一坐就是两个半时辰,年轻人都未必受得了。
杜如晦一面蹒跚,一面轻捶着自己的腰,气喘吁吁。
“走吧,走吧,陛下想来等的急了。”
几人匆匆去见了驾。
李世民问清楚了票拟的事,便抬头看着他们。
几人显然累了,李世民体恤他们:“众位卿家,索性,就在这里的文渊阁里歇
一歇吧,要不,就在这里票拟?”
“这样啊……”房玄龄想了想,想说什么,可又觉得不妥,最后干脆的点点头:
“老臣们遵旨。”
…………
整个长安城,都鸡飞狗跳起来。
李世民在颐和园,几位朝中重臣,他们也在颐和园。
无数的奏疏,都送去了颐和园票拟和批红,可房玄龄他们,也不是闭着眼睛票
拟的,有些不明白的事,得赶紧让相关人等来询问。而一旦批红了的旨意,又需立
即派相关人等去执行。
尚书省各部,还有大理寺、鸿胪寺、翰林院、都察院……
各个部门,随时都有人来:“吏部尚书高公何在?奉文渊阁之命,有京察之
事,还需细问,事情紧急,还请高公速去。”
高士廉有一种被人菊花了的感觉。
前天跟着圣驾去了颐和园,来回四五个时辰,他还觉得腰酸背痛,至今还难受呢。
现在还去?
是得去,不去不行啊。
尚书省的老大房玄龄那边在问,能怎么说?
于是高士廉也坐了轿子,乖乖动身。
……
“戴公,戴公,房相在问,户部前日送往尚书省的钱粮,似乎数目有些不对。”
戴胄刚刚从颐和园里回来,讨论了关于今年税收的事。
他气喘吁吁,累的不得了。可刚落脚不久,后脚,就有快马来了。
他一脸发懵,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来人。
“什么意思,你说。”
“请戴公带着账目,委屈一下,去文渊阁一趟。”
“哪个文渊阁。”戴胄其实是知道答案的,可他不甘心。
“颐和园!”
“……”戴胄的脸,绿了!
这是要跑断腿啊?
戴胄脸色惨然。
得,还得去。
他二话不说,就出了户部。
大有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
……
这京中之官,真是受不了啊。
莫说是文臣,便连李道宗都受不了。隔三差五要去见驾,还要去兵营,马不停
蹄,转的头晕。
官不聊生啊。
其实房玄龄几人还好一些,虽然不能回家,可文渊阁里,住的还算舒坦。只是
其他人,却实在受不了了。
一时之间,坊间竟有了传言,说是朝廷有意,在颐和园附近,建官署。
事实上,关于此事,李世民已开始和房玄龄等人进行讨论了。
李世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颐和园花了这么多钱,以后能不住吗?
两千多万贯呢!
何况,太上皇还在此呢,未来许多年,自己怕都离不开。
自己是勤政的天子,不可能不问世事,可只要问,哪怕是一件事,都需朝中大
臣随时来见驾,而朝中大臣要把事办成,就需要各部协同。
这……
李世民舒服的坐在太极殿里。
他喜欢这儿,暖和,舒服,景色好,最重要的是,明亮。
这纯金打造的御椅,相当上档次,突然之间,他也开始嫌弃,那太极宫里的镀
铜御椅了。
房玄龄几人都在。
张华和李泰也在。
大家看着李世民,李世民淡淡道:“建六部和各寺衙署之事,不可再让张华掏
银子了,朕过意不去。”
张华立即道:“陛下这是看不起微臣啊,微臣大不了,将张家的作坊拿出去卖
了,总能将银子筹措出来。”
李泰也可怜巴巴的样子:“儿臣也可以卖……卖魏王府?”
张华像看智障一样看着李泰,狗都不如的跟屁虫!
李世民瞪了李泰一眼。
却是微微一笑,看向房玄龄:“房卿家,这么着吧,营造之事,还是托张华
来,各个衙署,如何营造,就让张华来主持,可银子呢,国库出一些,宫里也出一
些,咱们一道儿,将事情办妥当了,你看呢?”
房玄龄心里想,现在是怨声载道,李世民既然离不开颐和园,还能咋样,只能
委屈臣子们了,他点点头:“却不知需费多少钱粮?”
张华想了想:“这个,这个,暂时也算不清,不过,这么多的衙署,花费个上
百万贯以上,是要的。”
房玄龄肉疼的很,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苦笑:“臣来尽力张罗吧。”
李世民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