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又被弹劾了
今天加推两百亩的消息放了出去之后,总算人们的不满才消解下来。 只几日功夫,便有一千套宅邸推出,卖的极火,乃至于规划了垃圾站的宅子,
竟也有人抢。
大唐现在已经不是那么缺少银子了。 石见银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往长安城运输白银,倭国积累了几百年的白银也
都流到了大唐,再加上这几年物价上涨,大家也已经感受到了银子要拿出来花。
可即便如此,白银本身的价值,依旧无法动摇。
一样东西,价值几乎恒定,没有缩水的可能,因而在这个时代,最多铜钱和银 子的就是地主,还有一种是老财。
地主自不必说,靠的就是土地。而所谓的老财,他们可能也有土地,却也有自
己的铺子,或者是榨油的作坊,他们的收入不菲,且大多都是老字号,数代人经 营,挣了银子,他们不会花销出去,做啥?寻了个大缸,将银子搁进去,而后埋在
自己的后院,或者是自己家的床底下。
之前的时代没有所谓的通货膨胀,所以不担心银子的价值缩水,因而,这一代 代人就这么将这些银子攒着,投资?不存在的。老财大多是保守的性子,且也没有
投资的动力。
这一代代下来,床底下的银子越来越多,几乎都不在市面上流通,只有老天爷
才知道,到底有多少财富。 可现在,连老财们都动心了,听着几日功夫,一万银币银子变成了一万二,这
可比把银子埋起来,强不知多少倍啊。
不只如此呢,为了应付房贷,南山钱庄已开始大规模的吸储,一百银币银子存
进去,一年下来,竟能生出一银币银子的利息。
一银币银子虽不多,却是实打实,看得见摸的着的银子。 南山钱庄已经营了一些时候了,财力丰厚,好几次谣言危机,吓的人们纷纷拿
着银票去兑换,结果人家准备金足够,你要兑多少,便兑多少,如此一来,已开始
有商贾们开始接受这种随兑随取的货币。
毕竟,做买卖的人,谁也不喜欢,带着几百上千贯铜钱出门,这哪怕是一斤银
币,都不好携带和藏匿,若是十斤、二十斤、一百斤,中途损耗和费的功夫就太大了。
长安城里,掀起了挖地潮,老财们的后院和床底下被挖了个坑坑洼洼,胆子肥
的,巴望着在新城买一套宅子,胆子小的,盯着那南山钱庄的利率看。
前些日子,还是百分之一的利率,最近略有上涨。
这银子存进去,肯定稳妥,大家都明白,自己的银子存进去,就是贷去给人买
房的,而钱庄从中挣差价,而自己,也能得一些好处。
于是乎,这南山钱庄,存钱的多,贷银子的也不少。
热闹非凡。
可市面上一下子流通了这么多银子,原来还紧缺的市场,物价竟开始微微上扬
起来,通货膨胀,悄然开始。
这更加深了许多人的焦虑,尤其是老财们,这银子攒着,不去钱滚钱,就等于
是亏死了啊。
原本一潭死水的市场,突然,仿佛有一股银潮,开始暗波涌动。
张华和李泰二人,则开始规划新城。
既是重新开始,那么,每一块土地,要嘛预留,要嘛未来兜售,要嘛,则需建
设文教设施,每一块地,都是有价值的,现在虽只放出了一千套宅子,可得来的首
付款,加上钱庄付给了南山建业的尾款,这一千多万银币纹银,轻松到手。
一千亩地……嘿嘿……小儿科。
我张华在颐和园周边,有几十万亩地呢,当然,不要急,慢慢的来。
这是准备好了吃几代人的买卖,急个什么。
更不必说,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手头上,更远一点的距离,更不知多少土地,
正因为是长久的买卖,所以,势必要徐徐图之。
比如张华放出的一千亩,看上去得来的银子多,可也需投入建设的成本,不只
如此,你总还得给他修路吧,说好的蒙学和医院呢?
当然,张华可以最后拿个东西糊弄过去,比如说好的沥青路,事实上就是一个
粗糙的夯土路,上头随便抹点什么,比如所谓的医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诊所。
甚至,所谓的暖气,所谓的落地窗……
这不成。
张华是个有良心的人,他天然具有对历史的责任感,人或轻如鸿毛,亦或重如
泰山,张华选择了后者。
这规划图上,早已密密麻麻的进行了无数次的标注,而后又进行了删改。
可还是不满意。
不过,张华道:“人手不足啊,要修这么多路,这么多宅子,挖这么多的沟,
还有各个作坊,烧瓷砖的,熔炼铜管的,还有烧玻璃的,现有的这些作坊,远远不
足,还有砖窑……甚至,将来这么多人入住,少不得需要大量的家具,诶,难,太难
了,还有那采沥青的,制混凝土,还有……”
张华觉得头大。
如此浩大的宫城,不但要继续修建颐和园,还需修建现在的一千套宅院,甚
至,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要在偏僻的地方,推出宅院,还有修筑道路,预先建立
排水沟,甚至,还需要大量的大理石,这是因为张华建设官署和大戏院以及某些宏
伟建筑的需要。
一个巨大气派的建筑,对于价格的提升是极大的。
倘若档次不够,凭啥将来卖人家三万、四万、五万一亩?
却在此时,有宦官气喘吁吁的过来:“魏王殿下、永定伯,陛下召你们觐见,
赶紧。”
李泰和张华不敢怠慢,忙是至颐和园太极殿。
这太极殿里,所有的帘子全部卷起,透明的落地窗,使这大殿与大殿之外融为
一体。
二人脱靴子进去。
李泰的脚有点臭,使张华不得不捂了鼻子。
李世民则坐在金銮之上,在这里……确实是全新的感受,这使他,已经很讨厌那
憋屈的御书房了,他喜欢这太极殿,宽敞,明亮,温暖。
可现在,李世民皱着眉。
他的手里,是十几份弹劾的奏疏,弹劾的是李泰和张华,居然卖地,甚至哄抬
地价的行为,他们希望,陛下能够移驾回太极宫去,否则,这给臣民们,带来了极
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