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石门
现在科考队只余下了八个人,连孙涛都死了,余下众人受到打击不小,休息一阵后,隔河而望,双鱼玉佩就在对岸,但想到那妖鯥,众人都不敢以身犯险,一时气氛变得压抑,每一个人都心头沉重,内心深处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死的人会是谁,恐惧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心头。
“那妖鯥已经被炸死了,只是现在不知道这河水中是否还有第二只。”肖凌知道众人的疑虑,解释了一下。
汪雷听得这话,精神突然一振道:“妖鯥被炸死了?那这河暂时应该是安全的,根据古书记载的这妖鯥习性,它喜独居,其所在的河域中绝对不会存在第二只,既然这里有一只妖鯥,就不会有第二只,乘着这妖鯥才死,我们应该立刻渡河。”
汪雷的话让周克胜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他看向了其它七人。
这河中妖鯥已死,暂时不会有第二只出现,而王卫国也被炸死了,这意味着现在是最佳的渡河时机。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大家立刻渡河,只要渡过了河,我们就能见到双鱼玉佩,完成这一次的任务。”
周克胜虽然和众人一样脸色苍白,但休息一番后,还算镇定,他的镇定情绪感染着众人,稳定军心。
听得他的话,其它人也纷纷站了起来。
这次的科考牺牲了这么多人,一路走来,经历艰苦,现在双鱼玉佩就出现在了河的对岸,众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见到双鱼玉佩找到出路是支撑着众人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
肖凌见众人脸里都露出了坚毅神色,也深深吸了口气。
现在活着的人还有周克胜、胡胜哲、汪雷、于婷婷和肖凌,另外三名队员,分别叫刘广盛、秦扬和杜长德,一共八人。
众人都对着周克胜点头,之后再次下河。
肖凌将掉在河里的野营灯重新提了起来,这灯质量极好,在河水里浸泡了这么久,还能使用。
刘广盛、秦扬和杜长德三人也分别取下死去的队友身上的装备,将所有还能使用的装备收集到了一起。
最终找到了十一枚子弹和八枚手雷,秦扬拿着这余下的最后十一枚子弹,持着冲锋枪当先开道,其它人紧跟其后。
这一次淌水而过,众人一路无惊无险,再也没有遭遇意外,渡过了这宽达三十多米的地下河流,抵达对岸。
上了岸后,八人全都松了口气,绷紧的神经都微微松泄下来。
抵达对岸,双鱼玉佩就在眼前,众人都有些激动起来,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周克胜。
这一路走来,他身为科考队的领队,一直还算镇定,每到关键时刻,都是他在指引着众人,鼓舞士气。
现在终于将要抵达最终目地,就算是镇定如周克胜,也忍不住内心的一些激动。
肖凌连着吸了两口气,才让自己显得不至于那么激动,提着野营灯,借助灯光,小心的观察四周,他是害怕又再看到那预示着灾难的惨白大手。
队伍里的刘广盛提着之前孙涛死前丢在了河水中的探射灯,这探射灯和肖凌手上提着的野营灯一样,都有防水功能,浸泡这么久依旧还能使用。
刘广盛提着探射灯,秦扬端着冲锋枪,两人在前方开道,之后是周克胜、肖凌,然后是胡胜哲、汪雷和于婷婷,最后是杜长德。
迎面是蘑菇状的岩柱,表面风蚀严重,在这地下黑暗世界,如何形成如此严重风蚀,胡胜哲虽是地质学家,也不能解释原由。
这些岩柱高大,矮的也有四五米高,高大的足有十几米,众人穿行其中,抬头只能看到高矮大小不等的伞状岩冠。
在这一根根的蘑菇状的岩柱之后,是一尊尊的巨岩,巨岩表面有人工雕刻打磨的痕迹,被雕塑成了一尊尊奇形诡异的魔神,只是雕刻得比较简单,线条粗犷,充满了一种原始的古朴无华的风格。
周克胜突然道:“可惜老李看不到了,不然他看着这些魔神雕刻的风格,也许能知道是哪一时期的古人作品。”
肖凌从周克胜的语气里隐约听出一些怅然,想到了这次的科考队中,只有李志宝和他是八十年代的那次罗布荒漠考察的幸存者,据说他们当时亲眼见到了双鱼玉佩,后来死了很多人,而幸存下来的人也都守口如瓶,关于双鱼玉佩的事变成了重要机密。
现在李志宝也死了,周克胜成了当年双鱼玉佩的唯一幸存者。
这也许就是他突然感觉到了怅然若失的原因。
众人和周克胜一样,只能感觉这些魔神岩刻充满了古朴和原始的味道,但却不知是哪一个时期的作品。
在这一尊尊的魔神岩刻之后是一方巨型石门,石门紧闭,上面有浮雕,浮雕中心是太极阴阳鱼的图案,四周则雕刻着一些上古异兽,这雕刻比起魔神岩刻显得精细了很多,看起来栩栩如生。
八人都站在了这巨型石门面前,抬头看着上面的浮雕,最后都注视着中心处的太极阴阳鱼的图案。
传说中的双鱼玉佩,就是首尾相联的太极阴阳鱼的样子,这巨型石门上的图案,正象征着双鱼玉佩。
不需要周克胜再介绍,众人都已经明白,他们这一趟旅行的终点,他们要寻找的双鱼玉佩,就在眼前。
“周教授,将这门打开吗?”刘广盛和秦扬三人看着周克胜,只等他发话,他们就准备一起将这石门推开。
巨型石门看起来很厚重,也许需要众人联手才能推开,肖凌也跟着走了上去,准备相助一臂之力,他现在力气很大,每顿几人的饭量可不是白吃的,一个人比得上两三个人的力气。
周克胜正要说话,突然地面微微震动了一下。
这震动来得突然,像突然地底引发了轻微地震。
这一路来到这里,连着遭遇凶险,众人如同惊弓之鸟,突然地面震动,都心中一紧,忙着四处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