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九十章:千料大船

小说:洪武年间小神医 作者:数沙人 更新时间:2022-03-31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海船战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烦心事也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事,就是修建市舶司了。

  陈松带着李三娃来到了码头的工地上,码头上有差不多几百人在忙碌着,工棚到处都是。

  夏杨的本事确实不错,这几百人的工地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混乱的地方。

  夏杨和郑大胜带着一些衙役在工地上到处转着,监督工人施工。

  郑大胜的眼睛很尖,很快发现了陈松。

  “大人!”

  郑大胜一路小跑,跑到陈松面前。

  “大人,如今一切正常,进度尚可。”郑大胜一脸殷勤,脸上满是堆笑,“不知道大人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事情办的差不多了,陛下决定将江浙一带的商船调到这边来。

  除此之外,陛下还调拨了十艘战船,用于海防。”陈松说道。

  郑大胜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这都是大人的功劳,这都是大人的功劳。

  要是没有大人,怎么可能会顺利?”

  陈松看着郑大胜,眉头皱起,“行了,几天不见,别的本事没有,拍马屁的本事倒是见涨。”

  “大人教训的是,大人教训的是。”郑大胜急忙回话。

  陈松没再说什么,带着李三娃他们开始巡视工地。

  工地很大,随处可见混合水泥的水泥堆。

  因为没有搅拌机,所以搅拌水泥时就只能在地上搅拌。

  将水泥和沙子以及碎石子堆放在一起,中间挖一个坑,倒上适量的水,然后开始搅拌。

  明初的大环境摆在这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没有官员敢在丁夫的伙食上弄虚作假,所以这些丁夫精力倒也充沛。

  这里主要是码头,现在地基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铺设水泥。

  如果没有水泥的话,为了码头稳固,需要工人用石夯一下一下的将混合着糯米汁和红糖水的三合土锤实。

  这样的工作不仅劳累,甚至还浪费钱财,工期也会变长。

  现在有了水泥,工期大大缩短,工人们的活计也轻了很多。

  夏杨带着几个工部的吏员在码头边上不停的巡视着,这里是重中之重,是以后船只停靠的地方,不盯紧点夏杨不放心。

  陈松在周围转了一阵,朝着夏杨那里走去。

  夏杨的心思全都在工地上,没有注意到走过来的陈松。

  “这里怎么样了?”

  陈松站在夏杨旁边,开口说道。

  陈松的声音把夏杨吓了一个激灵,见是陈松后,夏杨解释道:“大人,这里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水泥已经差不多快要全部凝固,已经可以停靠船只了。”

  “这个进度不错了,已经很不错了。”陈松点点头,“你觉得还要几个月,码头这里能彻底完工?”

  夏杨看了看四周,说道:“大人,不好说。但肯定要比之前的工期短很多,这次下官要记录水泥的使用情况,回去之后,要将水泥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编写出来。”

  夏杨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官位虽然不高,但责任心很强。

  “也好,编写出来之后让我看看,到时候给你润色润色。”陈松笑道。

  “多谢大人。”夏杨一脸高兴。

  能由陈松这个发明人润色润色,里面的错误将会少上很多。

  入夜,陈松一个人在金山县县衙的后院中来来回回的走着。

  月华似练,繁星满空。

  陈松双手背在身后,思考着市舶司之事。

  按照现在的速度,码头修建的差不多了,市舶司衙门的修建速度也不会慢多少,战船和商船也即将到位,也该将市舶司衙门的架子搭建起来。

  市舶司衙门不可能只有陈松一人,该有的下官,属官都是必不可少的。

  明朝的市舶司制度沿袭前元,主要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

  市舶司衙门设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属下各种吏员。

  市舶司提举要么特派,要么由按察使或者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一般来说,市舶司属于布政司管辖。

  也就是说,市舶司的税收大权掌握在地方上,掌握在布政司的手中。

  “明朝的市舶司制度沿袭前朝,弊端太大,如果朝廷不能直接掌控,将有很大的隐患。

  洪武朝时,可能不会做出过分的事情,但洪武朝之后,就不敢保证了。”

  陈松看着天上的月亮,回想着历史上明朝初期市舶司的规章制度。

  “所以说,市舶司的制度必须要推倒重来。

  市舶司如此重要,只有这么几个官员,根本就不行。

  还有,市舶司不能由地方控制,这样会出问题的。”

  想到这里,陈松走进了书房,取出一张巨大的宣纸,以后世的规章制度为模板,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特点,开始重新搭建市舶司制度。

  夜深了,水汽在地面上流动。已经夜深人静,可陈松还没有睡觉。

  制定一种新的规章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有后世的模板,但也要考虑这个时代的背景特点。

  不考虑时代背景就将后世的制度拿出来,这不是推动历史进程,这是耍流氓。

  后半夜,陈松完成了市舶司制度的大体框架,将大体结构完成。

  若是将所有细节全部完成,还需要一段的时间。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陈松几乎每天都会到工地上转悠,查看工地的进度情况。

  七月流火,但天气依旧炎热。

  码头基本上已经完工,市舶司衙门也差不多,只剩下一些细节。

  幸亏水泥,不然也不会如此速度。

  陈松站在码头上,看着远处的海面。

  今天是商船到来的时间,这些商船对于陈松来说,非常重要。

  在半个月前,陈松收到了来信,说这次一共有二十艘商船过来。

  数量虽然不多,但已经很不错了。

  陈松不奢求一口能吃个胖子,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陈松有信心将规模再次扩大。

  海面上有白点出现,陈松站在码头的高台上,踮起脚尖,看向白点。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白点也越来越大。

  一艘福船出现在陈松的视野当中。这艘福船体积巨大,在海面上劈波斩浪,朝着码头缓缓驶来。

  福船又名福建船,最先出现于福建,故名福船。

  福船是典型的海上运输船,不仅体积巨大,在海面上运行还异常平稳。

  对福船稍加改造,就能改成战船。

  明朝的水师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战船都是福船。

  据说宝船就是以福船为蓝本进行修建的。

  看着行驶过来的福船,陈松露出了笑容。

  有船就能出海,出海就能赚钱。

  当头的这艘福船是这些船只当中最大的船只,号称千料大船。

  后世有研究表明,“一料”相当于0.33吨排水量,千料大船差不多有三百三十吨排水量。

  这个排水量在后世可能不算什么的,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艘福船后面,是一些较小的广船和沙船。

  船只缓缓靠岸,依次停靠在码头。

  为首的福船率先停靠,陈松站在码头上静静的看着。

  福船挺稳,船老大和船上的水手走下福船,朝着陈松这边走来。

  陈松穿着官服,再加上郑大胜他们簇拥着,所以船老大一眼就看到了陈松。

  来到陈松面前,船老大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小人叫杨昌,以前在泉州市舶司下面做事,是这次船队的管事。”

  杨昌常年在海上跑生活,四十来岁的年纪,脸上满是沟壑,皮肤要比内陆的人粗糙很多。

  下巴上的胡子稀稀疏疏,总是眯眯着眼。

  海禁之后,泉州市舶司下面的那些海船一些被拆除,一些被扔在码头等腐朽。

  杨昌很小就开始在海上讨生活,对大海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禁海之后,杨昌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码头,看看那些无法在出航的海船。

  很多时候,杨昌觉得自己以后的生活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了,每天浑浑噩噩,耕种着自己并不擅长的耕地,然后一天天的老去。

  可谁知,前不久,一道圣旨送到了泉州,说朝廷要重新开办市舶司。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剂强心针一样,瞬间让杨昌兴奋起来。

  可是,等弄清楚情况后,杨昌才知道,朝廷并没有打算重开泉州市舶司,而是在松江府开办。

  因为松江府没有办过市舶司,没有海船,所以要将泉州市舶司的海船调过去,顺带招募一些水手。

  知道实情后,杨昌没有退缩,直接报名。

  因为经验丰富,再加上威望较高,所以被当地的官府任命为船队管事,带领着泉州的海船出发了。

  “这些船只都是泉州过来的吗?”陈松指着正在停靠的海船,问道。

  “不是,大人,这些海船中有一半是明州市舶司和广州市舶司的。”杨昌老老实实的回答。

  “领头的这艘船是泉州市舶司的?”陈松问道。

  听陈松说起领头的这艘福船,杨昌的脸上满是自豪,他转过身子,指着福船,解释道:“回大人,这艘福船乃是泉州市舶司最后一艘千料大船了。

  这艘福船用料一千余,能拉数万斤货物……”

  说着说着,杨昌的表情落寞了下来。

  “以前,泉州市舶司的千料大船还有很多,可是禁海令之下,很多千料大船都被拆了。”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