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扬帆起航
“水师?如今我大宋的水师难道还不足以应付吗?”荣王说道。
李清微此时摇摇头说道:“当然不足以应付,我们的战船还是太小,应该想办法在做大一些,然后在船上架设火炮。”
“若是蒙古军想要攻我大宋,必须如后汉时期的曹操一般动用水师,而他们要想训练水师,就必须在江淮之地的深水区建设船坞, 一来用于造船,二来用于练兵。”
“而我们便不必与他们的步军铁骑恋战,直接出动新式的水师,把火炮架在战船上,然后沿着淮河,汉水防线巡航, 专门打他们的船坞, 战船, 用火炮轰击他们旱寨营地即可。”
“只要对方没有战船,我们封锁了整个河面,江面。除非蒙古大军长了翅膀,不然的话,他们无法横渡。”
荣王听得面红耳赤,他连连赞叹说道:“妙!妙!不过我方的战船并不足以架设火炮,若是战船架设火炮也装不上几门,装少了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们的火炮射程与蒙古军大致相等,恐怕我们的船还没有靠上去,便已经被他们陆上要塞的火炮击沉了。而装多了恐怕没打到敌人,先把我们自己的船给掀翻了。”
李清微此时说道:“这个无妨,我们只要改进一下战船就可以了。不知道‘老叔公’可否给我拿来几个现在正在使用的战船模型。方便我改进一下。”
荣王说道:“这个不难,李少侠在府中稍待,老夫去去便回。”
赵珂此时对李清微说道:“你真的有把握吗?”
李清微笑着说道:“这是自然!区区忽必烈一部的蒙古鞑子,还不足为惧。接下来的事情我需要你的帮助。”
赵珂问道:“我的帮助?”
李清微点头说道:“不错, 毕竟改进战船的草图,我画不好。但是我可以指导你来画。”
李清微这个时候想起之前自己设计火箭弹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设计图的草纸也是唐兰帮忙画,毕竟自己的画工实在是太差了。
半个时辰后荣王回到了府中,他的手中捧着两只木船的模型,这便是大宋的目前水师战舰的模型。
李清微拿起来仔细的端详了许久。
他有些庆幸,自己穿越到的书中世界是神雕,而神雕的背景是南宋末年,他还有改进制作的办法,若是穿越到那么他就真没辙了。
毕竟制造大型船舰需要一种特殊的木材,那便是杉木,而这种可以制造大型船舰的杉木便大范围的生长在南宋境内的南方等地。
而清中期的时候,由于十全老狗大兴土木,把能用的木材基本都砍光了,甚至把明陵都给拆了,要是让他在那个时代造这些船,他是真没辙了,只能造“铁甲战舰”了。
李清微在赵珂的帮助下很轻松的就绘制出了新船的草图,而且包括火炮设置的位置都做好了清楚的标注。
这就是在大学里多些兴趣爱好的好处,这些船模李清微在上学的时候玩过,而且他们还专门研究过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船到底是什么样。
而李清微如今设计的就是郑和时期的船, 比现在造船工艺早了个百十来年。
这种大船难的是设计, 并不是制造。只要自己帮他们设计出来, 剩下的制造对于宋代的造船工艺来说不是很难。毕竟宋朝也曾经派出过船队通商,毕竟著名的“海上之盟”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火炮架在船上的打法,最早在中国出现是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水战开始的。
陈友谅的战船便是采用了这种办法。而且在打蒙古人的时候,陈友谅的战船也是打的蒙古人没脾气。
现在李清微用未来一百多年后的战船和打法对付现在的蒙古鞑子,足够了。
李清微与赵珂连夜画好了草图便交给了荣王,让荣王派遣工匠不分昼夜先打造一艘试一试。然后让水师开到淮河上试试威力。
大约十四天之后,荣王请李清微前往钱塘港观礼。
自然是新督造的战船的落成仪式,李清微与荣王坐在港口茶楼之中,远眺着停在钱塘港上的战船。
按照李清微的吩咐,这大船是工匠们马不停蹄,日夜赶工加班加点的完成的。
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艘船,荣王触动了六千多名工匠。每两千人一个班,歇人不歇班,他亲自在船坞监督,终于在十四天内完成了这艘大船。
李清微设计的这条新式战船比普通的战船大上了两倍不止,完全是按照明朝中期郑和远航的战舰一比一制作的。
这条船别说是打蒙古鞑子了,如果成规模的组织一支舰队的话,南宋甚至可以从水路偷袭塘沽,从塘沽进行两栖登陆,然后进攻燕京,或者从辽东半岛登陆然后偷袭蒙古的上都开平。
而且李清微设计的这条船可以携带二十门火炮,火力非常的猛。而李清微不光是改进了宋军的战船,还顺便把火炮改了一下,改了一下他们的火药配比,让宋军火炮的射程增加了一些。
不过比起唐兰研制的火药来,威力就差了一大截了。不过也不必让宋军太强,够用就可以了。
毕竟这么个大家伙,如果火炮的射程不够的话,对于蒙军来说就是个活靶子。
现在经过李清微的设计,宋军的这艘战船,完全可以在蒙古军的射程之外开炮攻击岸上的目标。
观礼结束之后,李清微便说道:“‘老叔公’敢不敢随我一同去试试这条新式战船的威力?”
荣王说道:“这太冒险了些吧。本王糟老头子了倒是不怕,若真出什么意外,将你连累了,阿珂可是会伤心的。”
李清微轻笑一声说道:“没事的,我的心里有数,‘老叔公’认识我这么久了,我做过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荣王想了想后说道:“这倒是没有。好吧,老夫便陪你走一遭。”
说罢两人便上了新造的战船,之后荣王便命令掌管这艘战船的奋水校尉开船前往江淮两军对峙之处。
不过这次的旅行有些漫长,一来是因为这条船刚刚下水,宋军的水师官兵们还没熟练操作。
二来是海上风向的原因,这种船太大了,除了降帆,升帆,转帆外,没有其他多余的动力。因此开到淮河上用了一些时间。
李清微原来还有些担心,这么大的船,淮河的水深可能会搁浅,但是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淮河跟他那个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的淮河河底的淤泥还没有那么多,河床也没有那么高。
完全可以供这么大的战船航行。
当这艘战船到来的时候,沿着淮河两岸对峙的宋蒙两军都傻了眼,因为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