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四百零四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

小说:糜汉 作者:酱油拌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7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这骑快报正是从梁州而来。

  由于深感军情紧急,这骑来自梁州的信使几乎是日夜兼程的南下。

  日夜兼程的赶路,让这名信使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

  当他在成都城门下高喊出“紧急军情”四个字后,成都的城门校尉一点都不敢怠慢,在确认过身份后便连忙亲自将这名信使接引到尚书台中。

  而当正在处理繁杂政务的诸葛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手中不断反转的朱笔陡然一停。

  与此同时他的脸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诸葛亮赶忙让属吏接过梁州信使手中的军报,然后便展开看了起来。

  尽管在心中已经有了推断,但诸葛亮还需要了解更多的讯息,这样才能让他下一步做出正确的决断。

  等看完法邈亲笔书写的一应军情后,诸葛亮脸上的凝重之色便又多了几分。

  此刻在这处大堂之中,不止有诸葛亮一人在办公。

  尚书令马良,尚书马谡、杨仪等俊才这时俱在大堂中。

  身为俊才的他们,很快就从诸葛亮的脸色察觉出异常。

  当他们刚刚听到梁州有紧急军情送到时,他们的心中就隐隐浮现一些不好的猜测。

  现在马良几人看着诸葛亮脸上的神色,他们便意识到也许情况比他们想的还要糟糕。

  作为堂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马良随即开口问道:

  “丞相,可是逆魏有所异动了?”

  在问这句话的时候,马良心中还存着一些希望。

  魏军有所异动这个推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马良希望不要是他最不想看到的那方面。

  只是诸葛亮接下来的回答,让马良感到失望的同时,还让他与其他几位俊杰感到惊慌。

  “据子成奏报,逆魏正在长安大肆囤积军力,或许不久之后敌军就要大举进攻汉中了。”

  诸葛亮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是沉重的,但毕竟没有失了镇定。

  而相比于诸葛亮,马良等人的反应则就没有那么镇定了。

  诸位贤才中性格最为急躁的杨仪下意识失声道:“那该如何是好?”

  其他贤才虽没有像杨仪一般失声,但从他们的脸色也可以看出,杨仪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

  其实能在一个堂中协助诸葛亮办公的,皆是大汉目前的贤才。

  只是恰恰如此,他们的反应才会如此之大,因为他们比寻常人知道的更多。

  马良、马谡、杨仪等人近来一直在诸葛亮的身边,诸葛亮凡有要务也会和他们商量。

  他们知道诸葛亮在料理完成都的事宜之后,便会进行南征。

  甚至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尚书台中已经发出数道催促地方上缴粮食、兵役的文书。

  很明显,诸葛亮已经开始在正式筹备南征事宜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马良等一众贤才来说他们最担忧的便是,北方的逆魏会趁机进攻汉中。

  南中相比于逆魏,实力肯定是远远不如的。

  但是南中偏远,地势又复杂,若汉军一旦出兵南中,那么南征之战的损耗势必不会低,也很可能会打成持久战。

  这不是单单靠人力就可以扭转的事。

  这也是之前刘备与诸葛亮迟迟不对南中下手的最大原因。

  而若在这个时候,逆魏大举进攻汉中,那么汉中是没办法得到来自于益州的支援的。

  诚然糜旸目前是大汉第一名将,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在场的人都懂。

  况且逆魏的国力远强于大汉,若逆魏有心与糜旸在汉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话,单单以汉中一郡的国力,又如何能抵抗的住呢?

  当初公安一战时,其实公安城的粮食都快不济了。

  而要是当时孙权不急功近利从而被糜旸抓住机会的话,那么哪怕糜旸再如何善战,他也没办法打出那么辉煌的战果。

  在国力差距面前,再强大的个人实力,有时也显得颇为苍白。

  随着脑海中的担忧越来越深,种种对己方不利的局面开始浮现在马良等人脑中。

  他们之前一直寄希望于逆魏不会有所动作,只是这也太小觑敌人了。

  敌人一直不缺人才。

  想到此,马良率先对诸葛亮一拜进言道:“丞相,不若将南征事宜暂缓,我军专心防备北面。”

  马良的这个建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在座诸位贤才的同意。

  既然大汉目前没办法两面作战,那么对大汉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专心一面。

  而相比平定南中,无疑作为益州门户的梁州更加紧要。

  只是诸葛亮在听完马良的这个建议之后,他却微微摇了摇头。

  马良的建议或许可以解决当下的困局,但只是治标不治本。

  诸葛亮知道魏军会有大动作,他们很可能已经暗中与南中联络好。

  哪怕他现在停止南征事宜专心北面,那么魏军难道就不会继续鼓动,而南中难道就会安分吗?

  要知道他之所以在筹备南征事宜,根本原因就在于南中与益州世家牵扯过深。

  当初当他对益州世家下手的时候,就代表着与南中的一战再也难以避免了。

  既然势必都要与南中有所一战,那么宁愿将这场大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况且就算南中现在不反,但大汉的使命在于北伐。

  当初刘备也想过提前解决南中这个隐患,但那时却被诸葛亮劝阻。

  因为那时的情势是大汉还未与众益州世家完全撕破脸,大汉与南中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和平可能。

  但现在都已经知道南中必反,那么还要留着这个隐患到将来北伐之际爆发吗?

  马良的建议或可保益州一时安稳,但却不是长久之计,诸葛亮是不会采纳的。

  唯有真正平定南中,才能彻底破解敌人的“南北绞杀”之困局。

  想到此诸葛亮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对着马良吩咐道:“告知诸公卿大臣,明日一早召开朝会。”

  马良将诸葛亮奉为偶像,他对诸葛亮是颇为了解的。

  在得知诸葛亮有召开朝会的意思后,他便大致猜出诸葛亮心中的决断是什么。

  马良本想再劝,但想到诸葛亮以往的作风,他在心中暗叹一口气后,便领命告退。

  随着马良的离去,诸葛亮看天色不早,就让马谡等人先下去歇息。

  等众人都离开大堂中之后,诸葛亮又将手中的军报反复看了几遍,在确认无有所遗漏之后,他方才将手中的军报放置一旁。

  在做完这件事后,诸葛亮便又处理起桉上的政务起来。

  可诸葛亮的内心不如他的表面那般平静,在得知大汉正渐渐步入一个危局之时,公忠体国的诸葛亮又怎么会不感到担忧呢?

  或许在马良等人心中,他们在退去之时心中会想着,若当初不对益州世家逼迫太甚,那么大汉也不会面临如今的危局。

  马良等人的想法算不上错,却绝对不是诸葛亮的想法。

  哪怕时光倒流,诸葛亮预料到今日发生的一切,他也不会后悔当初所作的选择。

  当为则为,这便是诸葛亮的人生信条之一。

  也许世事便是如此,往往不能按照人的设想一般稳步发展,也往往会因为人的选择发生巨大的转变。

  但那又如何?

  从情势上来看,目前的天时并不在大汉这一边,可诸葛亮心中却并无半分动摇。

  天时不惠顾大汉,那他便人定胜天!

  而这样的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诸葛亮手中的朱笔再次翻转起来,可与方才不同的是,他现在的落笔显得更有气势。

  随着诸葛亮的笔尖翻动,一个个鲜红的“斩”字,犹如活过来的一条条青龙一般,在诸葛亮沉稳的目光中不断翻动。

  这一刻诸葛亮的脑海中,好似响起了金戈铁马之声。

  若君主有恙,国家有难,当如何?

  唯卧龙不卧而已。

  ...

  自刘备染病不理政事之后,诸葛亮便以辅政的名义执掌着整个大汉朝堂。

  当然名义上诸葛亮只是辅政大臣,在他头上还有个监国太子压着。

  只是任何人都知道,监国太子刘禅,也仅仅是个名义而已。

  所以当诸葛亮要召开朝会的命令传遍成都后,第二日一早众多大臣便已经自发的齐集在大殿中,等候着朝会的召开。

  相比于上一次大朝会,今日参加朝会的大臣少了很多。

  而那些大臣去哪里了,在座的人都心照不宣。

  得幸亏大汉的官制与后世不同,故而哪怕少了许多大臣,但却不会太过影响朝廷的正常运作。

  在太子刘禅还未到来前,在座的大臣都不时的用眼神悄悄打量着坐于诸臣之首的诸葛亮。

  就算今日召开朝会的主人不同,但朝会的性质不会改变。

  朝会的召开,代表着有影响国运的事需要商讨决断。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许多不知内情的大臣,心中都在暗暗揣度着诸葛亮召开朝会的目的。

  是又要大开杀戒了吗?

  殿内唯有马良等寥寥知道内情的几人,用着担忧的眼色关注着诸葛亮。

  可不管旁人用着什么样的眼神打量着自己,诸葛亮却一直镇定的跪坐在自己的坐席上。

  他那副沉稳如山的气质,令马良等人觉得,好似昨天收到的那紧急军情是假的一般。

  诸位大臣没有等待多久,在一阵礼乐响起之后,监国太子刘禅来到了大殿之中。

  当刘禅坐在专属于他的位子上后,殿内的诸位大臣纷纷起身向着刘禅行礼参拜。

  第一次参加大朝会的刘禅很明显经验不足。

  在众多大臣对着他异口同声的参拜之时,刘禅稚嫩的脸上浮现了几分慌乱之色。

  以往他只是养在深宫之中,又哪曾见过这样的阵仗。

  只是脸上的慌乱,在刘禅看到诸葛亮的那一刻,渐渐地消散而去。

  相父在,就好。

  有着这层寄托的刘禅,最终并没有出丑,他彷照着印象中所学的礼仪,让众臣平身入座。

  而当众臣再次入座后,尚书令马良手持一封军报,走到大殿正中将其中的内容给宣读出来。

  这封军报,正是昨日从梁州送来的那封。

  所以当马良宣读完军报中的内容之后,整座大殿马上陷入一片哗然之中。

  这片哗然虽不大,但却依然显得有些喧闹。

  大殿之中并不都是马良这样的贤才,他们不能像马良等人一般顷刻间分析出敌我利弊,分析出当今的情势对大汉有多不利。

  但他们只要知道一点就好——魏军即将大举进攻梁州。

  在得知这一点之后,群臣陷入哗然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诚然在过去的时日,汉军多次取得对逆魏作战的胜利,但逆魏的体量依然摆在那里,强大的国力优势,让他依然是天下第一强国。

  面对天下第一强国的大举进犯,没有人会感到轻松。

  只不过众人想到糜旸还在梁州,心中便多了几分安定。

  就在有大臣出来要向刘禅进言,紧急调拨大量钱粮、兵力前去支援梁州之际,诸葛亮却率先一步止住众人的哗然,然后他对着刘禅与众臣继续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南中不日将反。”

  或许本来大殿中还只是有着哗然,可是当诸葛亮说出这个消息之后,大殿中不是哗然,而是顷刻间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北有强敌进犯,南有异族作乱,南北共同受敌,这样的消息哪一位大臣能保持镇定?

  特别是刘禅。

  本来他听到逆魏要进攻梁州就已经感觉头大,现在又听到南中要反叛,他那本就混乱的脑袋,瞬间陷入宕机之中。

  】

  一种比诸臣更加慌乱的情绪浮现在刘禅的脸上。

  他急的几乎就要从宝座上起身。

  在一阵阵强烈的慌乱之中,还是有几名反应迅速的大臣起身向刘禅进言,让刘禅赶忙调回糜旸平定南中。

  相比于魏军的不知何时行动,南中可是就在益州,救火当然先救近的。

  可是还未等这种建议占据主流,便有不少大臣否决了这个建议——调回糜旸,梁州谁来守?

  难不成还要调回张飞,那荆州又谁来守?

  在这层顾虑之下,许多大臣又陷入六神无主的境地中。

  当然还是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那便是让刘禅派出使者安抚南中,然后再调集军力协助糜旸守备梁州。

  只是这种建议却又被其他的大臣反驳,在有人建议有人反驳的情况下,大汉的朝堂的慌乱愈发严重。

  就在这时候,诸葛亮先举手以自身的威望镇压住大殿的慌乱,然后他来到刘禅的身前一拜言道:

  “梁州牧不可回,南中不可抚。

  臣愿亲自领军征讨南中!”

  诸葛亮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犹如清亮的龙吟。

  只是他的这个进言,却让满殿大臣都用惊讶的眼神看向他。

  丞相亲征,这可行吗?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